小儿呼吸疾病的诊疗指南-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Website Home

#《小儿呼吸疾病的诊疗指南》解析##一、引言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其发病率高、种类繁多,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免疫防御功能相对较弱,加之环境因素影响,使得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据统计,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量的60%以上,其中肺炎更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因此,制定科学、规范的小儿呼吸疾病诊疗指南,对于提高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疾病关系儿童尤其是婴幼儿呼吸系统具有鲜明的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

从解剖结构来看,婴幼儿鼻腔相对狭窄,黏膜柔嫩且血管丰富,容易充血肿胀导致鼻塞!

喉部呈漏斗形,较成人狭窄,轻微炎症即可引起明显呼吸困难!

气管支气管管腔细小,软骨柔软,黏液分泌不足,纤毛运动差,易被黏液阻塞;

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发生肺部感染。

从生理功能角度,儿童呼吸频率快,潮气量小,肺活量及通气量相对不足,呼吸储备能力较低,一旦发生呼吸道疾病,容易导致呼吸功能不全!

这些特点决定了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症状重等特点,临床医师必须充分了解这些特殊性,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干预?

##三、常见小儿呼吸疾病的诊断要点###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突发起病,可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

婴幼儿症状较重,常有高热惊厥、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但肺部听诊通常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需注意与过敏性鼻炎、流感等疾病鉴别。

###2.肺炎肺炎是威胁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婴幼儿可表现为拒食、嗜睡、烦躁等非特异性症状;

体格检查可见呼吸频率增快(不同年龄标准不同)、鼻翼扇动、三凹征,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细湿啰音!

胸部X线检查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可见斑片状阴影!

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有助于判断病原体类型!

重症肺炎需及时识别,当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婴儿>70次/分)、发绀、意识改变、拒食或脱水征象时,提示病情危重。

###3.支气管哮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需综合评估;

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夜间及清晨症状加重,常由运动、病毒感染、过敏原暴露等诱发!

肺功能检查对5岁以上儿童有重要价值,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持诊断;

过敏原检测、FeNO检测等有助于评估哮喘表型?

婴幼儿哮喘诊断较为困难,需结合哮喘预测指数进行评估!

##四、小儿呼吸疾病的治疗原则###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包括适当休息、充足水分摄入。

发热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鼻塞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或减充血剂。

除非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否则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

抗病毒药物仅用于流感病毒感染的特定情况;

中医中药如清热解毒类制剂可酌情使用;

###2.肺炎的治疗治疗需根据病原体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干预!

细菌性肺炎应尽早使用抗生素,初始经验性选择需考虑年龄特点和本地耐药情况,常用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

病毒性肺炎以支持治疗为主,重症病例可考虑抗病毒药物。

氧疗是低氧血症患儿的重要治疗措施,维持SpO2在92%以上。

重症肺炎需住院治疗,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支持。

补液治疗需谨慎,避免液体过负荷!

糖皮质激素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使用,但不作为常规推荐!

###3.支气管哮喘的治疗遵循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原则。

急性发作期治疗目标是快速缓解症状,首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中重度发作需加用全身糖皮质激素!

慢性持续期治疗采用阶梯式方案,根据控制水平调整药物,以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为基石药物!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可作为联合治疗选择。

同时需重视环境控制、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

##五、预防与健康管理预防是降低小儿呼吸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

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包括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

提倡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

避免接触烟草烟雾、空气污染物等危险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度湿度。

对于哮喘患儿,建立长期随访计划,定期评估控制水平并调整治疗方案。

加强家长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识别危重症状及时就医?

##六、结语小儿呼吸疾病诊疗需要临床医师掌握儿童呼吸系统特点,熟悉各类疾病的临床特征,遵循循证医学指南进行规范化诊治。

同时应重视多学科协作,对复杂病例进行综合评估!

随着医学进步,小儿呼吸疾病的诊疗策略不断更新,医务人员需持续学习,将最新证据与临床经验相结合,为患儿提供最优化的医疗服务,共同守护儿童呼吸健康。